楼市观察

专家解读:新国十条不会让楼市崩盘
吴江楼市网  发布时间:2010-05-1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数:1246

“大部分出让金建保障房不可行”

有观点认为,如果放开房地产市场,让房价炒得越高越好,从而地价也就会更高,从而,城市政府能取得更多的土地出让金,有更多的财力去保障住房。 “控需求、增供给”是新国十条基本调控思路,土地出让金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之一。

刘琳:新国十条主要通过调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即“控需求、增供给”来解决普通居民住房问题,调控思路清晰。

抑制房价快速上涨,最显效的手段就是控制需求,它会在短期内见效。这次首付比例的提高,银行部门执行很快,有些地方第二天就落实了。控制多套房需求,目的是保障老百姓正常的住房刚性需求,抑制投资和投机购房需求。

从另一方面说,增加供给才是根本之道。新国十条首先提出要增加居住用地的有效供应。其次,在用地规划中,提出了普通住房用地不低于供应总量的70%。这个比例是与居民收入结构相呼应的。从公众收入结构来说,最上面20%是高收入阶层,第二个20%是中等偏上收入,第三个20%是中等收入,第四个20%是中等偏下收入,第五个20%是低收入。可见新国十条70%普通住房面对的就是中等和中低收入群体。

任兴洲:如果将土地出让金大部分或者全部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不具有可行性。因为土地出让金实际上有多种用途,譬如,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农业支持等方方面面。目前,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弥补地方财政不足的重要来源。

新国十条不会“越调越涨”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究竟往何处走?是走入下行通道,还是步入上行通道?抑或稳定运行?

滕泰: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有着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而言有五大要素决定:第一,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第二,人口在不断城市化。第三,老百姓的资产在重新配置。第四,土地供给在减少。第五,货币政策因素或金融因素影响。

刘琳:新国十条抓住供求关系两端对市场进行调控,抑制不合理需求,同时加大供给,旨在缓解市场供求矛盾,稳定市场运行,这种调控思路与过去有所不同。在2004年-2006年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基调是两个“防止”:一是防止房地产投资过热,二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2004年以来,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无疑加大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当时,宏观背景是流动性过剩,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住房需求高涨。2005年、2006年,仅仅对拆迁需求和外资购房进行了一些限制,而买房一直享受85折利率优惠。直到2007年,政府才第一次对“住房需求端”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控制。于是,房地产市场从2007年底开始出现回调。但到了2008年,由于中国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政策不得不进行逆转,以期通过房地产业来提振国民经济发展。于是,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上行通道。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房地产市场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直到高企的房价成为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严重影响了民生保障。于是,一系列房产调控新政出台。

回顾多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历程,我认为,新国十条调整供求关系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这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不会再出现越调越涨。房价高涨的局面肯定会有所改观。

任兴洲:这次新国十条的调控不仅不会让市场崩盘,而恰恰是为了防止市场崩盘。当前,房地产市场高烧,新国十条有意让其降温,保持平稳。虽然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现在资金比较充沛,还能挺一阵子,但如果交易量持续下降呢?到那时候,市场房价就会有变化。

今后政府还会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已经购买多套房的炒房客在持有环节、交易环节等,都会设置一定的税种,加大其持有和交易成本,力图将投资者和投机者逐出这个市场,回归房地产市场的民生本原。

  •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最新留言

更多
    暂时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