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半年涨得起来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坏事也有多磨时!正当 房地产业内外人士基本认同拐点已经到来时,富力、旭辉、万科等知名大型房企先后公布上半年销售业绩。出人意料的是,虽然称不上“成绩喜人”,却也并未如外界所预料的“惨不忍睹”,于是有些业者开始鼓吹“下半年涨给你看”的论调。但可能吗?
根据上述房企公布之成绩单显示:富力地产6月当月合同销售金额约40.1亿元,已出售的合同销售总面积约为34.31万平方米,环比5月分别上升44%和56%,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和销售面积分别上升31%和40%。
旭辉控股6月合同销售(连合营项目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9.9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17.5万平方米,环比约增长40%。2014年1月至6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02亿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约42%。
万科2014年1至6月份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821.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09.1亿元,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长14.6%和20.6%。从6月单月数据看,万科6月实现销售面积174.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93.9亿元,环比5月分别增长41.57%、33.35%。
•去年“钱荒”的结果
于是也有不少消费者纳闷了,当前楼市处境到底是好是坏?是好,则市场何以频传“打折”声?是坏,则大型开发商为什么仍然销售“势如破竹”?
在我看来,这种状态不足为奇,更不足以改变房地产走势。
首先是业绩挪移的效果。众所周知,去(2013)年金融机构动辄出现“钱荒”,第四季尤其明显,许多去年签订合同、申办按揭的楼盘,经历三个月以上才取得房贷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不少去年第四季的业绩是在今(2014)年第一季实现的。
其次不可讳言,为了让资金回笼提速,从第一季末开始,已陆陆续续有楼盘加入降价促销的行列,这也刺激了刚性需求者愿意进场“捡便宜”。
•大型房企具聚焦效应
再则于当前形势下,大型房企已不具全行业代表性。以往在景气畅旺时,地不分远近、楼无论贵贱,一律抢销!这个时候筛选各类型房源加以对比,都能显示房地产之大好形势,但现如今,开发商跑路、房企倒闭、楼盘停工……等“噩耗”时有所闻,消费者为了自保,当然会“不由自主”的选择资金相对实力雄厚、信誉度较高、较值得信赖的大型房企,因此,具规模与聚焦效应的知名大型房企得“天时”之便,销售业绩明显突出,超越市场的平均表现,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是必然的结果。
•第四季才有“转运”的可能
此外,其实大型开发商更加必要加强去化,因为它所开发的楼盘通常相对有量体大、房价高、成本低的特性(注意,是“相对”),因此既有降价的空间,也有庞大的资金周转需求!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浅显的结论:在大环境没有改善、政策并未调整(主要指的是金融)的情况下,全国大多数城市在第三季将陷入“房价割喉战”,已无可避免,不存在降不降价的问题,只有降多降少的困扰(必须触及消费者“占到便宜”的心理底线),直到第四季才可能会有一、二线部分城市或地区逐步走出泥潭。
•当前进场购房准则
那么在如此非常形势下,有意购房者该如何选择进场时机呢?由于房产属于“非标产品”,总是因城、因地而异,故而难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仍有“化繁为简”的方法可供參考,简言之,将以下四个“是否”标准套用便可得到答案。
首先该城市是否有无产业支撑?再则是否有无重大建设带动(包括:外联高铁、内通地铁)?三则是否为人口导入城市?四则近期房价是否历经调整(千万注意,此处所指的“调整”是以宏观为准,并非必须是降价盘)?
如果答案都是“是的”,那么它就是一座基本上可以安心购房的城市!这也是我坚持“2014年将出现50座以上的鬼城”,及“上海房价四年翻番”的主要依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