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江畔的俄军军舰上,一边是欣喜拍照的人们在东海则是热火朝天的军演,两幅景象,一个亚信大背景。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考察上海,也定调了上海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好长江城市带的龙头,做好的自贸区,努力实现产业转型。从新华社配发的全文中,难以找到“房地产”,“土地供应”,“房价”等关键词,更别提给上海房地产定调了。近日爆出住建部将放松限购,而杭州政府也出台新政限制“备案价格”,以抑制进一步的降价局面发生。迷雾重重,在上海的房子会不会降价?上海是否会放开限购?上海是否会再现此前的炒房热潮?笔者认为,习总之行,虽然只字未提楼市,却表面了中央了另一种态度。

态度一:告别卖地发展城市化
国土资源局今年首次不给任何城市设定土地供应计划,因为以前下了计划卖地任务都没有完成。另外,中央也下决定要求各城市盘活存量。简单说就是,不摊大饼,将土地市场做健全做实,供应量应该要降下来,存量也需要盘活。上海规土局顺应颁布计划,700公顷,相比前几年的1000公顷供应量,降下来了30%。政策的层面来看,盲目卖地带来的高溢价,城市粗犷发展有极大弊病,三四线城市的空城现象,上海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跟不上的现象都能说明问题。
从市场数据来看,上海今年供应51宗住宅用地,成交48宗,同比去年下降了近20%,但是成交价格和溢价率都有上升,上浮比例达100%。和某个白酒广告喝好一点,喝少一点类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更加精细化,城市的空间尺度的经营也需要更加精细化。
习总特别提到的是自贸区的发展,“期待自贸区好收成”,通过关注企业扶持企业,控制风险底线,进行自贸区试验田的制度创新。在这个范畴内,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可以创新,金融业和海外人才引进可以创新,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同样有创新的余地。坦率地来讲,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有多高,风险控制能力有多强,得到的中央政策支持就有多大。一方面给资源,一方面要兜底担责任,敢于创新。以产业发展来带动城市的总体建设,带动土地的供应是未来的趋势。
临港和崇明近期新推宅地,崇明以生态为概念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临港则在自贸区的辐射下进行建设发展。至于未来的土地经营开发状况如何还要看产业的发展情况,产业人口,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落户安家才能良性消化今后的存量,供需关系才可平衡。
态度二:城市群发展带需发挥刺激作用
习总指出上海要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习总要求“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上海的中期任务便是建立城市的“标准化”模块,未来建立超大型城市群必然是趋势,近期媒体曝出铁道路将设立铁路基金,以此来发展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和铁路建设。高铁或更加快捷的“胶囊列车”的问世,将让城市之间往来更便捷。
上海和周边城市的边界区域将首先受益。如嘉定区,2014年4月区域销售均价19000元/平米,同比2013年4月16052元/平米上涨了18.91%。与江浙频繁有生意、生活往来的松江地区,今年4月销售均价同比上涨10%。交叉区域的房价还在处于一个稳健上升的区间,当然个别板块也存在降价现象,但没有影响全局。
态度三:淡忘调控 强调转型
不提调控,不提房价是趋势,清算地方债务,提高财政必将从房地产为主导转移至四个中心的发展范畴。购房人将着实体验到,购房成本和转卖成本高企,房屋的流动性放缓,持有成本也会增加。对房屋品质,内装饰,配套配件,周边环境等内涵的要求将更加被注重。
笔者认为,习总在上海不言房地产,也是另一种表态,房地产不可无,也不是那么不可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