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猜想:“加息+降准”靠谱吗?
吴江楼市网 发布时间:2016-12-12 来源:澎湃新闻网 点击数:1676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增长”到“去杠杆、防风险”的重心变化。新的一年,央行货币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是“松”还是“紧”?
物价回升,外汇储备下降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增长2.3%,PPI同比增长3.3%,两者都超预期,特别是PPI预期为2.3%,前值则只有1.2%。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解读道,CPI和PPI双升不仅仅是季节性回暖,而是通胀在“缺席”了三年后的一轮结构性增长,来年通胀的压力会比想象的要大。
丹麦盛宝银行(Saxo Bank)首席投资官、首席经济学家Steen Jakobsen向澎湃新闻大胆预测,2017年中国的通胀水平不会下行,将保持增势。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1月CPI反弹,而PPI在结束54个月通缩之后持续反弹至3.3%的5年新高,PMI指数中购进价格指数持续攀高至68.3%,是所有分项中反弹最为明显的一个。这些数据已经说明,通胀压力正在加大,这会制约未来的政策空间。
沈建光指出,如果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虽然存在疑问,但从国内指标来看,三季度以来经济十分强劲,经济指标表现大大好于去年,年内达到6.7%的可能性较大。他预测2017年GDP增速将达6.5%,CPI增速将为2.5%。
在国内物价回升的同时,国际上,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中国外汇储备连续5个月下降,11月外汇储备减少了近700亿美元,外汇储备总规模降至3万亿美元左右。
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外汇占款减少的结果是基础货币规模的下降。有学者提出,为了维持金融体系足够的流动性,央行应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流动性。
2017年货币政策猜想:“加息+降准”?
一边是通胀水平上升,一边是金融体系流动性收缩,此外,人民币汇率还面临快速贬值的风险。所有这些都加大了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难度。
澎湃新闻通过采访多位分析师与学者,发现货币政策该趋紧还是趋松尚存争议。如果将流动性置于较高的优先位置上,则会认为央行应该降准,向市场增加流动性;而将人民币贬值压力与国际形势作为优先考虑项的学者和分析师则认为不应该降准,应该加息;不看好明年经济形势的专家学者则认为不应该加息。于是出现了降准不加息、加息不降准、不降准也不加息这样的政策组合猜测。此外,面对物价上升以及外汇储备下降造成的金融体系流动性收缩,还有学者建议“加息+降准”这种看似矛盾的货币政策组合。
|
吴江房产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请到www.wjls.com.cn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